银行磁条卡向IC卡迁移的趋势
磁条卡只需要简单的盗录和制卡设备,就可以复制出大量“克隆卡”,造假非常容易,造假成本也非常低。与此相反,IC卡具有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可以采取多种复杂的加密技术,其防伪造能力较强,难以解密和复制。
国际银行卡欺诈案例
虽然银行卡组织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创新,提高磁条卡的防伪能力,但磁条技术的改进空间比较有限,不像IC卡可以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安全性能。因此,从卡基支付的介质来看,IC卡具有磁条卡无法比拟的安全性能。
银行卡由磁条介质向IC卡复制介质的迁移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也是大势所趋。目前全球已经实施或计划实施银行卡芯片化迁移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了30个,发行符合EMV标准的金融卡超过I0亿张,布放符合EMV标准的终端超过I500万台,全球36%的卡片和65%的终端均已采用EMV标准。
截至目前,全球五大银行卡国际组织,包括Visa、MasterCard、JCB、中国银联、美国运通都已经先后开始实施了EMV迁移。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都已经开始实施了EMV迁移,其中欧洲完成率最高,很多西欧国家已基本完成了EMV迁移;亚太地区也有很多国家或地区,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其EMV迁移的完成率也较高。同时,拉美地区和加拿大正在实施EMV迁移,美国也在近期公布了EMV迁移时间表;但也有部分地区,集中在亚太、非洲、拉美等尚未开始实施EMV迁移。
银行卡芯片化已经并且还将持续对全球银行卡产业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国际间经济交流的增加,中国正加速融人国际经济体系,银行卡标准规范的国际接轨和参与已成为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